2023十大财经大学排名权威 名牌财经大学有哪些 | 多想品牌库-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多想品牌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从品牌评价、品牌人气指数、销量评选出了财经大学十大品牌排行榜,是财经大学什么品牌好的重要参考数据。

财经大学十大品牌

2023年财经大学品牌排行榜,是由多想派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发布的财经大学十大品牌排行榜,旨在展现财经大学行业优秀企业,是你了解财经大学哪个品牌好有价值的参考。

1.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设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

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现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上海财经大学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占地826亩,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国定路777号。截止2016年9月,学校有专职教师1044人,现有各类在校生21355人,全日制14695人,其中本科生8019人,硕士生5914人,博士研究生1130,留学生1615人。

百年来薪火相传,上财人铭记 厚德博学、经济匡时 之校训,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财经管理和相关专业人才。学校正在为成为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

2.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始于1949年北京,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试点高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学校总占地面积1027165平方米,其中学院南路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区占地面积789798平方米。

截至2016年9月,全校教职工1759人,其中专任教师1176人。教授2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06%,副教授4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50%;具有博士学位者8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75%。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4965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060人,硕士研究生4013人,博士研究生655人,留学生237人。

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设有50个本科专业,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和法律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等三个专业学位与2010年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校。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进入新世纪,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学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设立了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6年和2007年,学校相继成为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2010年, 学校成为国家“财经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院校和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遍及世界五大洲的高校、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126家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2006年以来,作为国家援外项目培训发展中国家政府高级官员的学校受中央政府委托,先后对来自91个发展中国家730名政府高级官员进行培训,受到了广泛好评。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46所高校之一。2005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成为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项目学校和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学校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将中央财经大学建设成为有特色、多科性、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始于1948年武汉,“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的人文社科类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水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

历史底蕴深厚,发展稳中求快。学校前身是1948年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学校经湖北省批准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归司法部领导。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正式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斐然。学校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会硕中心)、公共管理学院(mpa中心)、统计与数学学院、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文澜学院、知识产权学院、mba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韩新媒体学院等20个学院。

培养体系完备,教学质量优异。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生7000余人,博士生1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10000余人,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400余人次。学校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大学科为主干,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互动,通过优势学科、品牌专业、精品课程、优质教材、主讲教师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8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5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学校即成立了创业学院,近年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0余项、校级项目300余项,实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00多项。

责任意识强烈,社会服务深广。学校一直坚持科学研究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导向功能、研究工作的咨政功能以及师资队伍的服务功能。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确立了“顶天立地”(即基础研究追求高深、应用研究贴近实际)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起“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特色鲜明、主动服务”的思想,发挥学科优势,缔造财经政法领域思想库,努力打造“中部崛起”的智力服务品牌,形成了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法制建设、经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的格局。

对外交流活跃,国际化水平高。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学校与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有视觉传达设计(动漫游戏方向)和电影学(影像内容方向)本科教育项目,为教育部同类专业项目中与亚洲高校合作的项目。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建设有孔子学院,并与美国石溪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法国里昂三大、日本大分大学、冰岛冰岛大学、芬兰拉普兰大学、台湾台北大学等有交换生项目,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西乔治亚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等均有联合办学项目,且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我校求学深造。

基础设施完善,办学条件优良。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是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图书馆拥有图文藏书780余万册、电子图书460余万册;会堂可与专业剧场媲美,单元式学生公寓接连耸立;学校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又曾作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景色优美。

6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30余万人,毕业生水平和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引导时代潮流的高级领导干部、学术精英和商界巨子。

面向未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抓住机遇,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文社科类大学”而奋斗,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4.uibe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uibe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坐落在首都北京朝阳区。学校校园规划精致,环境优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受中央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1952年,中央贸易部撤销,学校划归对外贸易部,受对外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195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由教育部委托对外贸易部领导。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并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6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直属。2010年12月,教育部与商务部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对外经贸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玲,校长施建军。

历经几代师生员工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经、管、法、文四大门类,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金融学、工商管理、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目前,学校下设17个学院,并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体育部和文化艺术教学部;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本科专业34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80余人,学校还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及外国专家。这是一处群英荟萃之地,老教授中名家耀眼,中青年教师里新秀辈出。大批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受聘担任政府学术机构成员的专家学者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在国外留学或进修过,教学科研水平高,许多人被评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入选国家优秀人才培养工程。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8000余人,研究生3700余人,来华留学学历生2800余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直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外语娴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外贸、金融、三资等行业领域及国家机关、中国驻外商务机构,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经贸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的学术研究在我国对外经贸科研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设有60多个研究单位,其中中国wto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图书馆文献总量150余万册(件)。学校主办并公开发行多种学术刊物,其中《国际贸易问题》、《国际商务》、《日语学习与研究》等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学校出版社每年出书百余种,在高校出版社中享有较高声誉。学校也是国家培训高级经济管理干部的基地之一,设有政府委托或与外国合办的多个高级在职培训机构。

学校于1989年11月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校董会。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任首届校董会主席,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荣誉会长霍英东等任名誉主席,第二任校董会主席是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校董会的建立,对于学校的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和支持:政府机构、企业家、财团、大公司等纷纷向学校捐资设立基金或奖学金,许多国际著名的跨国企业成为学校的赞助团体。目前,社会力量在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奖教金等已达20多项,院系级基金则更多。学校与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不断开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面对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倡导追求卓越、创造精品的精神,把建设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国际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作为自己的长期愿景和历史使命。

5.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上海,1938年西迁成都,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独具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的西南地区综合性高等财经学府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大学。

学校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总占地2300余亩。光华铁树穿越年轮时光感受历史缅怀先贤,巍巍钟楼傲然屹立感受青春与未来对话,这里古今融通、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西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这是建国初期国家按大区布局的四所本科财经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综合性高等财经学府;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并、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90余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文化传统、精神内涵和社会声誉。

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华柳林谱华章。学校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格致诚正,兴学报国;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经世济民,励精图强,在国家经济腾飞中写下了隽永篇章。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

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财经领域的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6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800余人,硕士研究生5800人,博士研究生9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16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加强协同创新,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国家、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获批建设“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依托学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主动响应国家扶贫战略,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勇担大学社会责任;加强中国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以及西财智库等科研机构建设,拓宽智库成果报送渠道,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一所大学的发展,悠远而漫长。90余年的历史长卷,展现的是厚重的文化,思想的光芒;是英才辈出,群贤荟萃;是艰难求索,成就斐然。鉴往知来,登高临远,全体西财人信心满满,永葆大学理想,秉持“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大学精神,必将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强定力、更优作风,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围绕实现学校“十三五”规划任务,着力在特色化、高水平、研究型上下功夫,加快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始建于1956年,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北京财贸学院合并组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3月合并、组建的大学。近60年来,学校已发展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等六个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

首经贸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以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红庙,以留学生和成人教育为主。

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教育设43个专业。学校共设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劳动经济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信息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法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华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体育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

目前,学校在籍学生17,948人,其中本科生9,908,专科生221,硕士研究生2,797,博士研究生351,留学生1,016人,成人教育学生3,655人。毕业生考研和出国比例不断提高,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教职工1,471人,其中各类专职教师81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7%,其中教授等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副教授等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301人。博士生导师68人,硕士生导师418人。学校从2006年起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并成立了ota(教师促进中心),是北京市较早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职业促进的教师自治组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为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拥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等市级研究机构,以及人口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研究所等30个校级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研究》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人口与经济》是我国较早创刊的人口学类期刊之一,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200个重要期刊之一。

学校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17所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有学术交流与合作往来。学校自198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现已发展形成多层次、多科性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学生类别包含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语言生和各类短期生等。学校于2007年开办全英文授课的硕士班,2011年开办全英文授课的博士班。目前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就读,2016年达1,016人。

7.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始于1923年,十大金融财经大学,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而成,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

办学历史:江西财经大学的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文革期间几经更名并遭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成为财政部部属院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主管转变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办学特色: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红土地上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走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办人民满意高校的路子。

办学条件:学校坐落英雄城南昌,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吸锦绣庐山之灵气,南纳雄伟井冈之精神。现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四个校区。占地面积共22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643.6万册(含电子图书280万册)。

机构设置: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16个教学学院,emba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创业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

设有《当代财经》杂志社、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财政大数据分析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金融管理国际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院等9个独立设置科研机构;有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江西法治政府研究中心、江西省应用统计研究中心等7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财税研究中心、江西省经济预测与决策研究中心等3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中澳亚太资本市场、现代商务研究中心、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等与学院合署或挂靠学院的科研机构。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共5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统计学共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

教学工作:拥有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42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8个。学校于1994年(全国较早)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修双专业(学位)。

科研工作:学校在2017年取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2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2项。近年来,10余项研究成果编入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并送中央领导决策参考,百余篇研究成果、调研报告获中央及省部领导批示。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0余项,在国际刊物及国内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紧密联系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江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与建设重大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管理部门提供具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充分发挥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智囊团”与“决策库”的作用。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79人,专任教师1294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5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4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690人; 博士生导师124人;硕士生导师642人。国内外330余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招生就业: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在28个省份一本招生。现有各类在籍学生4万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全日制本科生有2.2万人,各类研究生近5千人。就业工作保持良好态势。

国际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国南特高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芬兰奥卢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96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1998年开始,学校先后获批中美合作培养mba、中澳合作培养mba等研究生项目。2010年正式成为国际交换生组织(isep)中国大陆成员大学。学校加盟了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组织(iassw)和国际商学院联盟(nibs),获批为全国托福考点、gre考点、gmat考点、acca考点。学校2002年成立国际学院,开办本科教学试验班,设有会计学(国际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学(注册金融分析师)四个专业方向,聘任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教师授课,现有在校生2000多人。学校还在相关学院开设了会计学(acca方向)、会计学(cima)、金融风险管理(frm)、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涉外专业,教学方式和资源与国际接轨,目前初步形成了“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国际化办学特色。自2003年以来,有2000余名学生在校期间分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芬兰、荷兰等国高校交换或交流学习,400余名学生毕业后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目前学校面向来华留学本科生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商务专业,面向来华留学硕、博士开设了全英文授课的国际贸易学、金融、会计、统计等四个专业。2016年招收来华留学生363人,生源来自40余个国家。2016年5月学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运行。

党建团学工作:学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体制机制;推进党的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学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的人才培养机制;“国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评、红歌年年唱”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品牌。

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渠道、以勤工助学为手段、以奖、助学金为主导、以社会资助为补充、以困难补助为保障、以学校“奖、免、补、缓”等各项资助为特色的“六位一体”多元化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机制,年发放各类助学金5000多万元。学校设立各类奖学金18项,年奖励总金额320万余元。

学校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多数学生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

8.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创于1952年大连,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为特色专业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总占地650204.9平方米,有全日制在校生1.8余万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0302人,研究生6106人。

学校有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和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统计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7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含法学、非法学)、金融硕士、保险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审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翻译硕士等1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财政学、统计学、税务、保险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等9个专业为特色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为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统计学、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为辽宁省示范(特色)专业。

此外,学校还有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两种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形式,学校是教育部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网络教育68个试点单位之一、10个评估单位之一。

东北财经大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国际交流,于1994年启动中外合作办学,并逐步形成“高标准、国际化”的办学思路。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系统引进国外大学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和国内外的教学资源,逐步实现教学语言国际化、教材选用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学生来源国际化、教师资源国际化、教学管理方式国际化,并不断发展实施交换学生项目、师资交换项目,开发国际合作科研平台,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与水平,在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宽度、深度上逐步提高。

学校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萨里国际学院开展“留学不出国”的全日制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有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3 1”或“2 2”双校园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南缅因州大学、荷兰南方应用科技大学分别建有孔子学院;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研究基地,相关研究成果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要批示;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韩国政府资助留学就业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的接受院校之一,现已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长短期汉语、商务汉语进修非学历教育在内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截至目前,学校与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109所高等院校、8个国际机构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其中50余所大学开展着稳定的交往合作。

学校是国内参与并获得“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的高校,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大学项目pg电子游戏的合作伙伴。会计学专业通过全球三大会计师公会之一的澳洲会计师公会(cpa australia)的认证。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两个双学位专业获得全球具影响力的美国aacsb机构的认证。

遵循“博学济世”校训,坚持人才强校、质量提升、国际化、特色发展五大发展战略,东北财经大学正向着特色突出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迈进。

9.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财经类知名省属高等院校,始建于1911年,主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兼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其统计学、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

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也是我国较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尤其是1998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以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7900余人,含本科生22800余人、研究生3500余人、留学生近1600人。

学校下设工商管理学院(含浙商研究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含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商学院、杭州商学院(独立学院)、章乃器学院(创业学院)、mba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含法语联盟)、继续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学院等25个学院和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商研究院、东亚研究院、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电子商务与商务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中国商务研究院、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大数据与统计指数研究院等近百个研究机构。

学校确立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并着力体现“大商科”人才培养特点。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实施“大类招生”,2017年“新高考”大类招生计划全部一段线上完成。

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1个招生领域),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

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成立了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等,有关政策建议获国务院、商务部、外交部和省委省政府等领导的批示或采纳。学校统计学科团队研发的义乌小商品指数、中关村电子产品指数等10多个指数具有市场风向标地位。学校主办的浙商博物馆,成为展示浙商成就、传播浙商文化、弘扬浙商精神的重要窗口。

学校出版的《商业经济与管理》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商业经济与管理》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学校现有教职工22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余人,博士生导师57人,正高职称300余人,副高职称710余人,博士790余人。

学校国际学生近1600人,分别来自全球100个国家地区,分布在全校11个学院,已有13个本科、15个硕士和4个博士专业实行全外语教学。与美、英、德、法、加、澳、新、日、韩等20多个国家的10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在东亚研究、食品安全、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有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国与中国商务、商务汉语等多个培训、合作项目。2004年起,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是法国法语联盟在浙江省的pg电子游戏的合作伙伴。学校与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165.78万平方米,分为下沙校区、教工路校区和杭州商学院桐庐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86亿元,教学用计算机8380余台。图书馆纸质图书328余万册,数字资源90000gb。

10.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

始建于1958年,新中国较早建立的财经大学,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多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是新中国较早建立的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个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以南开大学经济类专业为基础,并从华北、东北地区高校汇聚一批经济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名师组建起来的。原名为河北财经学院,1969年10月1日划归天津市领导,更名为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5月17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财经大学。学校现占地近1400亩,建筑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近年来,新建了数字化的逸夫图书馆、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公寓城,18万平方米的新教学楼群。校园内绿树掩映、湖光潋滟,建筑景观、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谐相融、优雅宜人。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较早设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硕士点和会计学、统计学博士点的院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可以招收工商管理硕士(mba)的院校,拥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学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 应用经济学 、 工商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2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教育、以及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从业资格培训等在内完善的人才培养序列,是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741人,教授、副教授人数占教师总数44%,有58%的教师具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教师总数19%。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评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议组评委、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聘请了25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客座、兼职教授和礼聘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欧元之父蒙代尔博士,当代金融发展理论奠基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博士等经济学专家都曾作为客座教授来校讲学。

学校把 培养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德才兼备的行业精英和学术创新人才 确定为人才培养目标,将 宽口径、厚基础 同育人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走国际化战略办学道路。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并经美国中北地区教育评估委员会实地考察评估后正式确认,学校成为我国较早拥有与国外合作举办学历教育并授予美国mba学位资格的院校。学校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在国内高校开设了四年制 中国经济通商 本科专业,并从美国、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越南、泰国招收外国留学生,教学由单纯的语言进修迅速上升为涵盖学士、硕士、博士的各层次人才培养教育。

经过60年历史的积淀,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优良的文化传统和严谨的校风学风。广大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优良的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本文章来自用户分享,分享人:品牌榜单,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你的权利,请联系(点击我联系),经核实,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rand.duoxiangpai.com/3823.html

(0)
品牌榜单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